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动态 > 工作动态
钟雅琼 何道英丨小镇法庭的法治追光者
  发布时间:2024-02-23 12:29:09 打印 字号: | |





在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深处,有座因青藏公路而生的小城——格尔木。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位女法官用辨法析理的裁判,彰显法律权威;用春风化雨的柔情,化解邻里纠纷;用睿智细腻的善意,纾解急难愁盼;用女性的耐心、柔韧和法官的细致、严谨撑起了公平正义的“半边天”。

审判庭中有她庄严凛然的身影,办公室中有她埋头钻研的身影,田间地头有她艰难前行的身影,农村牧区有她东奔西走的身影……她,就是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河西人民法庭法官赵琰。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化解纠纷

基层法庭作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窗口,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承担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赵琰所在的河西人民法庭坐落于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辖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包括郭勒木德镇以及乌图美仁乡的29个农业村、牧业村及农场连队。

不久前,一对结婚20多年的夫妻吵闹至河西法庭,请求法官判决两人离婚。赵琰接手案件后,了解到两人近年来经常为一些琐事发生争执,为此闹的不可开交。为了解两人家庭的一些真实情况以及为化解矛盾,赵琰当即联系“家事审判岗”的特邀联络员一同前往当事人家中调解这起离婚纠纷案。在赵琰和特邀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夫妻二人终于敞开心扉,诉说各自的困扰,经耐心疏导和沟通,夫妻二人当庭和好。

赵琰常说,一个法官的使命在于忠于法律,然而,冰冷的法条背后,还有人情冷暖。解决问题,既要靠审判智慧,也要靠乡土智慧,只有同时解开当事人的“法结”与“心结”,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美。

自2022年起,赵琰牵头在辖区范围内设立了“一庭两站两岗十一联络员”,并不断深化“两站两岗”功能,持续落实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搭建化解矛盾纠纷“连心桥”,为当事人丰富解纷“菜单”。一个小小的联络站成为群众与法院之间的纽带,拉进法官与群众的距离,法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及时想办法,力争在源头解决矛盾,这是赵琰在辖区各村社设立“法官联络站”“巡回审判站”“家事审判岗”“双语流动服务岗”的初衷。

在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中,赵琰用为民的初心,将公平正义播洒在6.2万平方公里上,用倾情调解奔走在田间地头。

“这个纠纷我们村委会请了很多人来帮忙调解,但是都没有解决,真的没想到赵法官工作效率这么高,而且最终的方案双方都十分满意,太感谢了!”这是俄日腾村村委会干部索某向赵琰表示感谢时说的一段话。

俄日腾村是河西法庭打造的首个无讼村。前不久,俄日腾村村民永某、乌某与化某因承包羊群发生纠纷。一次放羊时,化某将羊群赶到了国道上,羊群被行驶的货车冲撞,导致42只种羊和26只羊羔死亡,但是之前3人签订的承包合同中,并没有就类似的意外损失和剩余羊群的分配作出明确规定,因此,3人就保险公司赔偿款的分配以及剩余种羊和羊羔的归属产生纠纷,经该村村委会、乡政府多次协商未果。赵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双方进行协商,并向当地村委会人员了解承包羊群惯例,在均衡双方利益的情况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历经4个半小时的调解,该起纠纷终于得到妥善解决,各方当事人的要求都得到了最大化满足。

自俄日腾村挂牌创建“无讼村”以来,像永某、乌某与化某这样的小纠纷,赵琰化解了一件又一件,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全面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指数,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赵琰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辖区内打造“无讼村社”。2021年,她首先在乌图美仁乡俄日腾村设立“无讼村”试点,后期通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之后陆续在郭勒木德镇、乌图美仁乡、唐古拉山镇打造了4个“无讼村”以及一个“无讼社区”。

脚下沾满泥土,多维助力乡村振兴

赵琰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明法析理,就地解决,努力做到“走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几年来,她的足迹已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每一个社,成了名符其实的“本地通”。同事们开玩笑地说,只要说出一个村名,甚至这个村里的名人,就是蒙上赵琰的眼睛,她都能找得到。

2023年8月,家住郭勒木德镇拖拉海村的才某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将娜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赵琰接到该案后及时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但娜某电话长期关机,案件审理陷入停滞状态。为切实解决问题,赵琰多次前往拖拉海牧委会进行沟通,经多方渠道沟通得知娜某在昆仑山附近草原上放牧。

因娜某放牧的区域没有信号,为确保案件正常审理,赵琰一行驱车前往草原寻找娜某。进入草原路况极差,仅100多公里的路途花费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赵琰就案件情况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双方确属感情已完全破裂,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后双方均同意离婚,但对于夫妻共同债务争议较大,赵琰就双方的争议问题进行了释法明理,后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2023年,赵琰结合工作实际,打造了 “塔拉”(草原)流动法庭,并在乌图美仁乡举行了挂牌仪式。她打造的“塔拉”流动法庭本着“让法官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初衷,立足牧民生产时间节点,把法庭搬到草原上、搬到群众的家门口,把普法送到群众的身边,大力推行“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就地释法”为主要模式的办案新机制,用实际行动做好基层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赵琰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作用,强化涉“三农”案件审理工作,依法保护农民、乡村投资者等各类主体合法权益。树牢“三民”情怀,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纠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维护民生权益。2023年,河西法庭妥善审理涉“三农”领域纠纷案件354件。

一日下午,零下20℃的天气,滴水成冰、呵气成霜,赵琰还在为一起涉案土地实地测量土地面积。原告刘某将其承包的280 亩土地及地上种植的枸杞树一并承包给被告冶某和马某,双方约定每年按期交纳承包费,但二被告只支付了3万元承包费及 15万元保证金,原告刘某多次催要剩余承包费未果后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赵琰了解到被告迟迟不愿支付剩余承包费是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枸杞产量受损,被告希望原告能够减免部分承包费,但原告拒绝减免,双方互不退让。岁末年终,为了高效化解纠纷,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让当事人能够安安心心过年,赵琰邀请法院专职人民调解员共同开展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承包土地面积再次产生了争议。

赵琰认为,若想真正解决该起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就必须亲自到租赁土地测量面积,必须梳理清楚争议焦点,哪还顾得上冷不冷、远不远的问题。经过近几个小时的实地勘验,双方当事人全过程随同测量,为赵琰公正司法的理念所折服,说道:“没想到赵法官真能进地里查,还这么细致认真,我们愿意相信你们法院的勘验结果。”

随后,双方当事人随赵琰返回法庭开展调解,当事人双方均表示同意实地勘验结果,更为法官不负人民群众之所期所求的工作点赞。最终原、被告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被告当庭履行12万元承包费,双方继续履行耕地承包合同。

为了擦亮乡村振兴“法治底色”,赵琰充分发挥“农信鸟”司法服务功能,在河西法庭打造了“耕·和”涉农品牌,不仅能为涉农案件提供绿色通道,还可以为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

法庭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窗口,也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前沿阵地。多年来,赵琰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心上,把百姓的冷暖放心头,竭尽全力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021年8月,杜某一纸诉状把自己的邻居王某告到法院,原因是王某搬家时把两家共用的一堵围墙拆除了,杜某要求王某将墙体恢复原样。

赵琰多次组织一墙之隔的两家人进行释法说理,做调解工作,后来被告王某同意修缮围墙。

可是,没过几天杜某又来到法庭,因为王某修的围墙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依然坚持要法院判决。意识到双方的纷争没有彻底解决,赵琰马上给王某打去电话了解情况。原来,王某年龄较大干不动体力活,他儿子也完全不会砌墙,只是堆了墙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修墙,根本无法让原告满意。赵琰明白,解决矛盾的根源就是要修好围墙,否则即使自己作出判决,被告修不好墙,两家的矛盾纠纷也依然存在。

于是,赵琰让王某一家准备好沙土等砌墙用料,告诉王某的儿子,“法庭的干警和你一起修围墙。”那个周末,杜某家门口成了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赵琰请了一位附近工地的工人,现场指导如何和水泥、如何垒土块,王某的儿子和法庭所有干警一人一顶草帽就干了起来。

随着太阳缓缓西垂,杜某家门口的新围墙重新“站”了起来。虽然只是用土方和水泥垒起来的简单土墙,但看着法庭的干警和王某的儿子忙活了一下午,杜某说:“赵法官,我现在就撤诉,没想到法官为了解决我们的矛盾,还干泥活儿。”

群众们真切地感受到赵琰以及法庭的每一名干警都在想方设法、设身处地地为大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这件事也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当地群众点赞法院、谈及赵琰必提的故事。

择一事,终一生。最美法庭庭长、最美女法官、最美办案标兵……这一切的殊荣都是来自群众对赵琰的称呼。16年的风雨磨练,赵琰把真心和真情留在海拔2780米的高度,在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中展现出最美身姿,在维护法律的尊严中发出最美声音,在自我升华完善中绽放最美光彩。

赵琰说:“我愿在人间烟火中,用心用情,守护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

立案庭号码:0979-8442072;0979-8442073

联系电话:0979-8442082

 
来源:天平文化月刊
责任编辑:格尔木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