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动态 > 工作动态
念好四字为民经 铺就多元解纷路
记季海青职工创新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1-09-02 17:21:40 打印 字号: | |

     季海青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20年,是格尔木市总工会和格尔木市人民法院联合打造的工作室。目前由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组成。工作室成立以来,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诉前调解开展工作,体现了“联、传、融、通”的工作宗旨,2021年4月被海西州总工会命名“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一、一个“联”字,体现了以工作室为联点,搭建纠纷化解“基站”

“季法官,上次我们物业公司的案子在工作室的协调下,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次我们又有100多起涉及物业服务合同的纠纷,能不能帮我们再次协调诉前调解。我们物业服务公司利润薄,经营比较困难,走诉讼程序周期长,见效慢,我们还要承担诉讼费用,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了” 考虑到此类案件涉及群众较多,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导致住户与物业公司的直接对立,甚至造成群众集体上访,也会影响物业公司今后的管理工作。为了更妥善地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室建议物业公司选择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问题,把群众的矛盾交给群众自己处理,尽可能的减少与业主的冲突。

季海青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便民、利民服务的优势,针对人民群众不同的纠纷类型和诉讼请求,在做好自身调解工作的基础上,联合人民调解组织、特邀人民调解员、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室、金融调解中心等多方调解组织的力量,积极建立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这种模式下,老百姓对纠纷化解有更多的选择,也打破各种调解机构各自为战、自成一体、相互隔断的格局,减少矛盾化解资源的重复和浪费,拓展法律救济的覆盖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老百姓的“打官司难,执行难”“打官司贵,请律师贵,周期长”等司法救济环节上的难题,以便捷和低成本的优势,拓宽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救济权利和救济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二、一个 “传”字,体现在以工作室为基点,搭建业务交流“平台”

季海青创新工作室在做好联络工作的同时,也为法官和人民调解员(调解组织)搭建了一个业务学习和业务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工作室成员利用多年的审判经验,为人民调解员提供业务培训和指导,上半年工作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工作室自行授课2次,邀请其他庭室资深法官授课2次等方式,从调解方式方法、调解文书制作、民间借贷案件处理以及民法典实施后担保法律的适用,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对专职调解员、特邀人民调解员、金融调解工作站开展培训4次145人次。另一方面,人民调解员来自社会各界,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和专业特长,工作室组织各调解组织与法官开展2次经验交流座谈会,利用调解员丰富的群众工作基础为法官传授调解经验和调解方法,双方建立 “法官+人民调解”学习模式,相互汲取调解智慧,共同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三、一个“融”字,体现在以工作室为交点,搭建“法官+人民调解”工作模式

季海青创新工作室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形成了由法官、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调解组织)组成的专业诉前调解团队,采取“法官+人民调解”工作模式,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方法,融合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在纠纷化解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争议较大,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时,法官和人民调解员(调解组织)相互配合,法官从法律角度为当事人释法析理,调解员从情理角度让当事人晓之以理,共同促进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仅上半年,工作室成功调解案件30件,其中有22件案件及时履行;审查司法确认案件53件,调解速裁案件58件。

四、一个“通”字,体现在以工作室为接点,搭建法院和群众沟通的心桥

“不管案件处理结果是什么,能在这里和你说说,你能耐心听我讲,我心里也舒服些” 这是工作室接待的一位再审申请人说的话。在这里,老百姓的烦心事有人理,群众的心里话有人听,小小的工作室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人民法院,学会与群众换位思考,通过耐心仔细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呼声,让人民群众自由选择纠纷化解方式,用一条线串起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组织、专业调解组织,整合多方调解力量,仅仅畅通了民意沟通渠道,更拓宽了诉前纠纷化解的渠道。同时,工作室与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心学校开展联点帮扶,定期送法进校园,共同参与学校“微心愿”党日活动,邀请省心理老师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等,自觉把工作室工作置于社会区域治理大局中,落实到司法为民服务中。


 
责任编辑:格尔木市人民法院